一级国产20岁美女毛片,久久97久久,久久香蕉网,国产美女一级特黄毛片,人体艺术美女视频,美女视频刺激,湿身美女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xù)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資產負債觀及其應用的文獻綜述

資產負債觀及其應用的文獻綜述

一、資產負債觀的定義
葛家澍,杜興強(2002)認為,資產負債觀是指在制定會計準則時,首先定義并規(guī)范由該類交易或事項產生的相關資產和負債或其對相關資產和負債造成的影響,然后再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重在規(guī)范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確認和計量。李勇,左連凱,劉亭立(2005)指出,資產負債觀即是指會計準則制訂機構在制定規(guī)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總是首先定義并規(guī)范由該類交易或事項產生的相關資產和負債或其對相關資產和負債造成影響的確認和計量,然后再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確認收益。
由此可知,資產負債觀是一種會計準則的制定理念,它把資產和負債視為最重要的會計要素,是計量收入、費用和利潤的基礎,即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確認收益。
二、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的比較
(一)會計目標的比較
梁瑩笙,王先賀(2010)認為,在以收入費用觀為會計準則制定理念的情況下,會計本質上不是一個計價的過程,而是收人和成本費用的配比過程,資產負債表淪為成本攤銷表,計量屬性主要采用歷史成本。這體現的是受托責任的會計目標。而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公司大部分股東更加關注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預期給企業(yè)帶來的未來現金流量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可以通過資產預測未來的現金流人,通過負債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出。這是資產負債觀的產生背景,同時也體現了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
(二)會計計量的比較
李勇(2005)指出,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原本是計量企業(yè)收益的兩種不同理論。資產負債觀基于資產和負債的變動來計量收益,因此當資產的價值增加或是負債的價值減少時會產生收益;而收入費用觀則通過收入與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企業(yè)收益,按照收入費用觀,會計上通常是在產生收益后再計量資產的增加或是負債的減少。簡言之,資產負債觀關注資產和負債的變動來計量;收益而收入費用觀則先計量收益,然后再將之分攤計入到相應的資產和負債中去。
(三)資產負債表與收益表關系的比較
二者在資產負債表與收益表之間關系的問題上取向截然不同:資產負債觀認為如果資產負債表信息不完整或不可靠,則收益表信息必然不完整且沒用,因此認為資產負債表是會計準則規(guī)范的重點和一切會計核算的首要出發(fā)點;而收入費用觀認為即使資產負債表信息無效,收益表信息也可以保證完整有效,收益表信息能夠滿足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絕大部分信息需求(李勇,2006)。
三、資產負債觀在我國的運用
(一)資產負債觀在所得稅會計準則中的運用
2006年頒布的新準則要求一律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遞延所得稅。這充分體現了資產負債觀的理念。
于長春(2010)指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注重暫時性差異,可直接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能直接反映其對未來的影響,使企業(yè)所得稅費用計算更真實。遞延所得稅的確認體現了資產和負債的界定,貫徹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并完善配比原則。張維賓(2007)認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所得稅的確認及計量,基于“資產負債觀”。這一理念對所得稅方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處理程序、計量依據以及特設項目的作用方面。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項的實質,關注交易和事項的發(fā)生引起資產或負債的變化,強調必須在資產及負債存量可靠、完整的基礎上反映有關交易或事項的所得稅影響。
由上文可知,所得稅會計準則所采納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以“資產負債觀”的會計理念構筑的方法體系。理解資產負債觀的理念,可以解除實施新會計準則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些困惑,糾正某些認識上的誤區(qū),以及把握所得稅特殊問題的會計處理,有利于所得稅會計準則的順利實施。
(二)資產負債觀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中的運用
陳朝陽(2007)指出,資產負債觀注重資產的真正價值,認為企業(yè)收益是當期凈資產的凈增長額(不包括業(yè)主投資或派給業(yè)主款造成的凈資產變動),因此,新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部分資產與負債項目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且有一部分進當期損益。梁瑩笙,王先賀(2010)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是資產負債觀的必然要求。從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會計理念經歷了由原始的資產負債觀發(fā)展到收人費用觀最后又回歸到資產負債觀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李勇,2006)。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資產負債觀逐漸替代收入費用觀成為了我國準則的制定理念。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所得稅準則中,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不要求折現,不符合資產負債觀的理念;在資產減值準則中,資產減值準備禁止轉回,不能如實反映資產價值,沒有體現資產負債觀,同時準則中關于可收回金額的確定不明確,導致可操作性差;而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中,新準則規(guī)定了嚴格的應用條件,限制了公允價值的使用,阻礙了資產負債觀的發(fā)展。相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會計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資產負債觀一定會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