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 2006 年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中的一大亮點和突破就是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具體的 38 項具體準則中,有十幾項具體準則中都涉及了公允價值,其中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有較充分的運用。其實,這并不是我國第一次在會計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早在 1998 年我國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中,首次以官方的名義提出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
但由于當時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不完善、監(jiān)管力度不夠等原因,導致上市公司及其他企業(yè)對于公允價值的濫用,于是 2001 年財政部對債務重組等準則重新修訂,強調要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回避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與世界各國聯系的不斷加深,以及公平市場、監(jiān)管力度的完善和加強,使我國迫切的借鑒國際組織來完善我國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同時我國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引入公允價值的條件,所以以2006 年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準則為契機,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又重新回歸到我國會計計量屬性之中。1995 年的國際會計準則第 32 號(IAS32)中指出,“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能夠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①[19]”2006 年美國會計準則理事會在《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 157 號——公允價值計量》中,對公允價值給出如下定義:“在計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場參與者出售某項資產或轉移負債所愿意支付的價格。②[22]”在 2006 年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是這樣定義公允價值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笨梢钥闯?,雖然國際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及我國的會計準則在文字的①IASC,IAS32,Financial Instruments: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S].Britain: IASB,1995②FASB,SFAS157,Fair Value Masurement[S],2006表述中有所差異,但實質上都把公允價值最根本的特征——公允性描述出來了,從我國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看,其中的“公平交易”、“熟悉情況”、“自愿”等詞組都體現出了公允價值是在信息對稱、企業(yè)不受強制等條件下所進行的公平交易,顯示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公正、公平、公開。
通過以上定義,可以將公允價值的特點歸納為以下二點:①公允性,公允價值的一個假設條件是它是在企業(yè)正常的持續(xù)經營條件形成的,在正常經營下,企業(yè)就可以在活躍市場中進行公平的交易,而由此得到的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的市價就是公允價值的重要依據之一,而不是在企業(yè)破產清算、政府強行管制等情況下所進行的資產出賣;②現時性,公允價值強調的是在“當前的”正常公平交易下所形成的金額,強調的是為各利益群體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并且這些會計信息是當前的和及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