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會計全球化開始萌動的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具有歷史眼光和戰(zhàn)略智慧的決策者,作出了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戰(zhàn)略決策,將中國會計推向世界,融入到會計國際化的潮流中去,使其成為全球會計的重要成員。
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之路
2006年初,財政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中國會計準則已全部建設完成,從2007年開始在上市公司實施。至此,中國會計進入了國際化時代,并由此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制定、頒布及實施會計準則體系,是中國會計國際化的主導戰(zhàn)略工程。中國會計準則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探索,當時僅限于學術界的理論探討。隨著理論研究成果的逐步問世,人們對會計準則認識的加深,會計準則建設開始進入官方視野,會計準則建設作為會計改革被列入議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財政部開始著手會計準則建設,成立專門機構進行論證、立項,制定框架結構,并開始發(fā)布會計準則。這一時期仍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會計準則建設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是2005年,經(jīng)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認真反思,借鑒國際經(jīng)驗教訓,從2005年開始,會計準則建設全面提速。一方面積極推進會計準則的項目建設,陸續(xù)發(fā)布具體準則項目。另一方面,廣泛與國際會計組織進行溝通協(xié)調(diào),為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做準備。2005年11月初,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會議,會后雙方簽署聯(lián)合聲明,宣布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xiàn)了實質性趨同。2005年11月下旬,財政部副部長、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秘書長王軍率領代表團前往歐洲,與歐盟主管高級官員會晤。與此同時,中國審計準則體系也進行了同步的建設與推進,2006年初,財政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中國會計準則已全部建設完成,從2007年開始在上市公司實施。至此,中國會計進入了國際化時代,并由此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中國在推進會計趨同發(fā)展的同時,決策者將目光瞄準了會計國際趨同實質的更高層面,實現(xiàn)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等效。這項工作首先是從中國地域開始的,12月6日,財政部副部長、中國會計準則委員長會秘書長、中國審計準則委員會主席王軍在香港與香港會計師公會簽署聯(lián)合聲明,宣布內(nèi)地會計審計準則與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審計準則實現(xiàn)等效。這標志著內(nèi)地與香港會計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也為中國會計在全球的等效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內(nèi)地與香港簽署會計準則等效聲明之前,中國先后與全球三大經(jīng)濟體美國、歐盟、日本及加拿大,就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xiàn)趨同及等效,展開了對話與磋商。2007年6月11日,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與前來中國訪問的歐盟委員會內(nèi)部市場與服務事務委員查利·麥克里維進行會談,雙方就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xiàn)等效交換意見,王軍希望歐盟優(yōu)先考慮中國會計準則,確保在2008年以前實現(xiàn)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等效的目標。查利·麥克里維指出,歐盟委員會非常支持中國企業(yè)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間的趨同,他很贊賞中國會計準則建設取得的重大發(fā)展及中國會計對國際會計趨同的貢獻。表示將繼續(xù)推進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進程,歐盟委員會將在2008年年底做出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否等效的決定。2007年7月底,財政部會計司長劉玉廷率團赴美國,與美國會計領域相關代表與機構,就中美兩國在會計領域合作、會計準則趨同與等效,進行了對話與溝通,這是中美兩個大國在會計領域的首次正式會談。劉玉廷在結束訪美后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美雙方均表示了合作的意愿,并希望加快中美兩國會計準則等效的進展,以期早日實現(xiàn)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