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你在從事這個工作以前,問自己,是否愿意跟數(shù)字打交道?我想好多人回答是:不是很喜歡,但是財務工作好像比較穩(wěn)定,工作也相對來說不是很難找,所以選擇財務這一行。我想這個理由,還是reasonable 的,但是需要搞清楚,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很難有所建樹的。也許,有些人想,暫時干一段財務,有機會干個自己喜歡的一些事情。但是,問題是,財務人的特點決定,干這一行的時間長了,那么人就會變得謹小慎微、多少有點保守主義的傾向。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但是大部分的會在自覺不自覺中變成這樣子的。所謂男怕入錯行,還是好好考慮之后再決定為好。
如果的確喜歡財務工作,那么財務工作本身你也需要選擇向哪里發(fā)展。通常財務部門的規(guī)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會分為5個領域,即:會計部門、稅務部門、資金部門、財務分析部門和內部控制部門。不同的部門都有各自得特點,難說孰優(yōu)孰劣,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去選擇。當然,不是每個企業(yè)都這么詳細地分工,但是這些功能是一個完善的財務體系必備的,不要以為財務工作就是簡單的會計工作。
其次,財務的入門門檻其實不高,很多人都可以從事。如,學理工的、學經濟類的任何專業(yè)的人,經過半年左右的培訓,處理簡單的業(yè)務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那些學財務的人做得還要好。所以我常常開玩笑地跟我的同事們講:“你們要有危機感呀,現(xiàn)在能干財務的比掃馬路的還要多!”但是,這個行業(yè)的達到高水準的人才,卻很難,非常難!首先,如上所說,你如果沒有很好的數(shù)字感覺,那么你永遠也達不到財務高手的境界的。我曾經的老板是香港人,我們3個人花費了5天的時間,給他做了差不多50多頁的報告。但是他看了不到20分鐘,就敏銳地指出來,很多數(shù)據(jù)之間的鉤稽關系和前后自相矛盾的部分。其間,他幾乎沒有用過計算器,就是憑腦子和感覺判斷出來的。雖然老板的為人非常嚴厲,但是我們是由衷地佩服他,連他的死對頭——中方的董事長也是對他極其地欣賞(由于中外合資雙方的關系不好,所以每次董事會總是不歡而散,而我的老板就是外方的董事)。中方董事長在他們集團會議上,面對著眾多的中方高層曾經說過:“你們這幫人里,如果有一個人有外方董事一半的本事,那么我他媽就給磕頭了!”我想,一個人做到連對手都佩服的時候,那么這個人是非常成功的。顯然,我的這個老板顯然是血液里流淌著數(shù)字的人。其次,財務工作是相對來說成就感比較少的工作,因為它的Input 和Output 不是很配比的。你可以感覺到你的Input ,但是感覺不到Output——很多財務人天天加班,但是如果有人問你都做什么了,你會感覺很難回答上什么。因為你說了,別人不一定理解和聽得懂!銷售人員可以說,我這個月賣了多少東西;生產人員說,我超額完成了多少;QA 人員可以說,降低了多少不良率 ;可是我們呢 ? 說:報表完成得很順利?這個月稅務沒出問題?分析出這個月的虧損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做這個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再次,財務工作的壓力是很大的。這個壓力,來自于Deadline、來自于分析的深度、來自于游離在政策的邊緣上。有句話說到,遲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樣,遲到的財務報表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表哥表妹”們天天加班的原因,如果你過了1個月才把上個月的報表搞出來,又或者把分析報告遞交了,盡管是非常翔實和準確的,但是對經營沒有任何幫助!大家會從各大公司的招聘廣告中可以看得到“working under high press ”,可見財務人員承受的壓力是非產普遍的!財務分析也是一樣的,因為財務分析沒有一定之規(guī),也沒有非常technical 的硬性標準,所以對你所做的分析,很多人可以challenge的
,也就是說一幫人跟你指手畫腳的!這些會讓你感到很郁悶。同時,財務也是政策性非常強的,會計準則你得遵守,稅法你也得遵守。盡管你有很高的水準,但是法律抑或亂糟糟的各種文件、條例都是由執(zhí)法人員來解釋的,所以,你做得再小心,肯定會有犯錯誤或者是走在犯錯誤的邊緣上的。不管你平時表現(xiàn)多么的好,如果讓執(zhí)法當局罰了款了,那么你老板的臉色肯定是非常難看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板給你難堪,那么你就得跟那些稅務、工商、外管局、海關的一幫混蛋打得熱乎點,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再其次,財務需要終身學習的。當然,現(xiàn)在好像沒有哪行是不需要學習的,但是中國現(xiàn)在處于各種經濟法規(guī)完善過程中,所以經濟類的各種政策變化是非常頻繁的,如果不及時更新,那么你會跟不上時代的。如,現(xiàn)在新發(fā)布了最新的會計準則,從‘07年開始實行。光是這個,就夠你學習一段時間的!又如,你要是在美國企業(yè)工作或者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上班,那么你得了解安然、世通事件之后,SEC要求的Sarbanece-Oxley法案。在加上中國的各種稅收和外匯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復”、“XX函”的方式規(guī)定的,本身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很差,且執(zhí)法人員的回復因人而異。所以,你得首先自己了解透了,才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扣大帽的時候,進行辯解。中國的執(zhí)法部門最惡心得地方是,他們從來不會以書面形式給你做任何政策咨詢的,所以你要是含糊,那么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很多的損失的。
近年來,財務軟件的應用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大企業(yè)更是如此。但是,你的思路和腦子沒有及時跟上,那么在這些軟件面前你會感覺很無助的!因為軟件不是單純的代替你的手工工作,而是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內控機制的,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的中國企業(yè)采用了ERP,卻以失敗告終的原因。如果,公司的管理層的理念沒有及時更新,變革的決心不那么強烈,那么好的ERP軟件幾乎是一種負擔!尤其是像SAP這樣復雜的ERP軟件,一般的企業(yè)是用不了的。我們公司剛開始使用SAP的時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差不多過了1年多了,大家才覺得這個東西真好,什么事情都離不開它了。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公司為了提高公司的信譽和競爭力,規(guī)定每月10日一次性通過網上銀行支付上一個月份采購的所有貨款。這個事情,好多人員都反對,認為有些東西是必須預付款的、又有些人認為客戶部來要賬主動付款是愚蠢的等等。但是,管理層是決心非常強,統(tǒng)一付款條件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杜絕了采購或財務部門以權謀私的余地;其次,便于實現(xiàn)掌握資金的需求;再次,可以提高價格談判的籌碼,最后,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等等。這個制度推廣了一段時間之后,大家現(xiàn)在覺得效果非常的好!以前總是說會計是越老越值錢,但是,現(xiàn)在是越老越不值錢!
最后想談點財務工作的悟性問題。記得在大學的時候,老師講“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時候,感覺太抽象了。但是,實際接觸工作之后,慢慢體會到其中的奧妙。那么多復雜的業(yè)務用簡單的“借”和“貸”來涵蓋,這個同大自然的“陰”和“陽”、計算機語言的“1”和“0”、圍棋世界的“黑”和“白”有著驚人的相似。我面試的時候常常喜歡向那些有1~2年工作經驗的應聘者問:“為什么資產負債表上的科目和損益表上的科目沒有一個是重疊的,但是兩個表里的累計利潤會一樣呢?”“為什么現(xiàn)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大企業(yè)用EVA來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潤?”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很容易看得出一個人有沒有財務的悟性和靈性的。
但愿我的這點心得,對有志于財務工作的人有一點點的幫助!
文中問題作者本人的答復:
(1)兩個表上的利潤數(shù)一樣,還是因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因。你想一下,如果你做的分錄是借方和貸方都是資產、或者是負債科目,那么它對損益是沒有影響的;同樣如果做的都是損益類的科目,也不會影響損益的。那么,當你做一方是損益另一方是資產或負債類科目的時候才會影響損益。這樣,這些分錄在報表的背后把兩個表鏈接起來的,也就是說你看得雖然是兩個表,但是你必須明白兩個表的產生過程。
(2)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縮寫,是一個美國人在90年代發(fā)明的,后來他已經把“EVA”注冊成自己公司的商標了。為什么很多大公司用它來衡量業(yè)績呢 ?
原因是,利潤表的人為操控因素太多,如,折舊的提取時間、壞賬的提取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反映你盈利的效率性。也就是說,兩個公司同樣是100萬的利潤,但是一家是投入了1000萬的資產,另外一家是投入了5000萬的資產,顯然前者的效率高一些,但是你無法通過利潤表來考核他的效率。同樣,利潤率也不是很好的指標,因為有些企業(yè)增加一個投資,那么他的利潤會有提高,但是整體利潤率有可能下降。那么這個時候企業(yè)的經營者會拒絕投資——因為對他的評價產生負面影響。而EVA的邏輯是,一個企業(yè)是不是盈利的標準是他是否已經消化了他所投入的資產的成本。他的簡易公式是:
利潤-所投入的資本*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 。它比較全面地考核企業(yè)是不是正確地使用股東的投入資本和取得的長期負債
其他問題及答復:
(一)請教樓主SAP和國內的一些ERP軟件的區(qū)別在哪里?
--------------------------------------------------
SAP是德國的大型ERP軟件,是目前ERP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軟件。為什么SAP那么牛呢?按理來說,財經類的有名的東西應該都是美帝國主義搞出來才對呀,什么4大會計師事務所呀,華爾街呀,麥肯錫呀等等。熟悉管理會計的人應該知道有個東西叫做“ABC”分析方法,即“Activty-Based-Costing”,這是對共同成本在不同的產品或事業(yè)領域的時候,非常重要的分配原則。這個東西,搞得最好的人,不是美國人,是德國的兩個教授,他們對成本的理解是達到了管理會計的最高境界(可能跟德國人嚴謹?shù)姆治鲎黠L有關)。這兩個教授,帶著他們的研究成果加盟SAP,自此,SAP的應用模塊里有專門的Co模塊,即“Controlling”的縮寫。所以SAP里最難搞得就是這一塊,如果你沒有雄厚的管理會計理念,那么你即使會使用了,也是一個熟練工而已,只知其已然,不知其所以然!
SAP軟件一般中小企業(yè)是用不了的,也是用不起的,雖然SAP公司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小企業(yè)的“燈塔計劃”,但是效果一般。一般中小企業(yè)的管理水平,用SAP會感到太多的束縛,根本無法接受(如債務必須有到期日,債權必須有授信額度管理、采購必須有生產提供采購請求、發(fā)貨必須有客戶訂單等等),所以用不了。用不起的原因是,一是初始化成本很高,二是你根本無法配備一個專業(yè)化的隊伍來維護它。即使是有問題你跟SAP聯(lián)系,他們到點了就下班,哪管你半夜為結算而發(fā)愁!
?。ǘ?、LZ談到財務分析,我也曾做過財務分析,也許是我的工作經驗和閱歷不夠,總是感覺自己的分析很膚淺,難以抓住要害,LZ能否簡單介紹下如何做好財務分析?主要應該從哪些方面作財務分析?
2、我工作了5年,先后做過費用報銷、稅務管理、預算管理、總賬會計,這幾個做過的崗位中我最喜歡的崗位是預算管理,因為我的個性也許更喜歡一些開創(chuàng)性的東西比較多一點,而做總賬會計好像更注重嚴格遵守而不是創(chuàng)新,我是不是不適合做一個合格的會計?
3、LZ談到注冊會計師考試,我也曾經想考中國的注冊會計師,可當我看了教材后,的確感覺對實際工作用處不大,我是最反感什么本本、證證之類的,所以我把書學習了一遍,但卻沒去考試,但聽LZ說美國注冊會計師比較有用,作為我的工作來講也很需要了解USGAAP,所以想請問一下這方面的學習以及考試的情況,謝謝。
------------------------------------------------------------
1、財務分析,如我原文所說,沒有一定之規(guī)。首先,我認為你必須了解你的公司高層領導們最關心的是什么,切忌只是提出來問題,而不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改善意見。即,說“NO”同時要說出“HOW”。對領導們關心的事項,用財務角度出發(fā)指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其次,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不知道公司運營中有什么問題的領導,那么需要你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了。你可以先從銷售開始入手,說出銷售同去年同期比較如何,同上個月比較如何,同計劃比較如何。差異原因說明的時候,可以分解為銷量的差異是多少,產品組合(production mix)差異是多少,單價的差異是多少。銷量的差異你可以分解為市場占有率的差異是多少,市場整體規(guī)模的差異是多少。你如果提出這方面的問題,那么銷售部門會辯解稱:產品質量不好、價格高沒有競爭力、物流部門沒有及時發(fā)貨導致客戶流失、生產計劃沒做好沒有滿足需求等等等。那么你應該核實他們的辯解之后,再跟相關部門確認一下,也許生產會說:銷售計劃變化太多,計劃趕不上變化;采購的原材料質量不行、管理人員多成本下不了等等理由。你對一整個流程全部調查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死循環(huán),那么你應該學會從哪個環(huán)節(jié)開始必須有所打破,才可以滿足公司的利益——這個需要你的決斷性的,否則會陷入扯皮的惡性循環(huán)的。
還有,你可以做一些大額訂單管理、產品別的邊際貢獻率分析等,通過這些你可以提出貌似盈利的產品或訂單也許是虧損的。
2、開創(chuàng)性思維最符合搞分析了,這個不用我再廢話了。
3、證書問題。這個是一個選擇,如同生存還是死亡!證書不能直接給你帶來什么,關鍵是取得的過程中你獲取了多少有用的信息。國內的證書,如你所說,沒有太多的幫助!但是我個人認為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不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分析和管理會計乃至管理其他業(yè)務方面幫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國內的管理會計領域,幾乎沒有什么權威性的專家,國內的書本都是到處抄的。所以,英語條件允許的話,直接看國外原版書好一些。可能我這么說有點過分,但是,我竊以為國內的所謂的教授、專家在管理會計領域里是都是胡扯!
(三)樓主能介紹一下自己做財務總監(jiān)前的工作經歷么
--------------------------------------------------------
我畢業(yè)的時候可以進銀行工作,但是我不喜歡國企的那種氛圍,所以自己來到異地自己找到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外企。在這個企業(yè)里工作的4年,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該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對我非常耐心和細心地教導,讓我受益終身!在這個公司我從事的是資金管理(大概是一年左右)、成本和月末結算,同時做了MRP的開發(fā)工作(大概2年)、之后開始接觸管理會計的業(yè)務,重點是預算管理和分析(1年左右)。在這里我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財務主管的(代價是掉了差不多20斤肉,眼睛變成近視,幾乎沒有歇過完整的休息天),但是當時年少氣盛,認為當時自己的財務水平應該是了解了所有的財務工作(現(xiàn)在想起來非常幼稚和可笑),所以跟外方總經理吵架之后憤而辭職了。至今我不后悔我辭職,但是一直令我慚愧的是我讓那么信賴我的總監(jiān)和總經理傷心了,即使是辭職也不應該是這樣的方式的。
在家閑賦的時候,我反思自己,明白當時有相當一段時間,自己是處于一種極度疲勞和莫名的煩躁情緒中的,我想這個多少跟工作太累,得不到放松有關系吧!
第二家是一個國內非常有名的全國性的國有電信運營商(聰明的人應該猜得到的),這個企業(yè)的工資福利都很好,但是嚴格地講根本沒有管理的企業(yè)。老總們天天搞政治和形象工程,公司的所有的中高層全部來自于該市領導干部的子女和親戚,我是為數(shù)不多的招聘進去的人。在這里坦率地說我什么都沒有學到,但是我深刻地理解一個糟糕的管理和松散的財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在這家企業(yè)期間,我把用友的軟件普及和完善、建立了預算制度(之前這家企業(yè)沒有人了解第二天需要多少資金、明年準備盈利多少、費用預算是多少、審批權限是什么等等)、負責上市前的IPO工作、固定資產的轉固和盤點等工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是給了我鍛煉的機會。因為不是特別忙,所以我利用晚上的時間看書,考過了注冊會計師;同樣是因為不是特別忙,所以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如果完善財務體系方面的問題。在這里干了2年以后,我接到了一個獵頭公司的電話——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跟獵頭打交道,他們把我推薦到一個外企當財務總監(jiān)。
這是我第一次完全獨立地挑起一個企業(yè)的全盤財務工作,也是邊學邊干。這里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我在原文提到的我的老板——我們公司的亞洲區(qū)財務總監(jiān)。他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最有數(shù)字感覺和職業(yè)操守的人,他教會我很多東西。他擁有ACCA、AICPA、CMA、CGA和香港注冊會計師資格,聽起來蠻嚇人的。他都45歲了,但是包里面永遠都是財務方面的書本,一有空就看書,還跟我埋怨地說:“就中國的注冊最難考了,我搞不懂”。從他身上明白了一個合格的職業(yè)經理人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2年多之后,為了尋求更高的發(fā)展空間我跳槽到現(xiàn)在的這家公司來,目前為止感覺還不錯!
?。ㄋ模┫胝埥虡侵鲀蓚€問題:對數(shù)字的悟性要如何判斷呢?樓主認為邏輯思維是否也很重要?
------------------------------------------------------------
數(shù)字感覺可以自己測試,當然都是我自己的經驗,沒有經過科學的認證的。
1、你是不是經常把數(shù)字的為數(shù)搞錯?即把500,000說成5,000,000等
2、到超市買東西,結帳以前是不是自己將要付的款項輕易地知道,當然不是讓你事前拿計算器算
3、你是不是很輕松地知道你所見到的樓間距、馬路距離、從某處到某處的時間等等
4、看復雜的東西的時候,是否輕易地不通過計算器能判斷出常識性錯誤
類似以上的東西,你可以檢查自己的感覺的。僅供參考
邏輯性當然重要,否則你無法對自己做的事情進行自檢,尤其是對財務分析來說更是如此。
?。ㄎ澹┱埻扑]比較好的財務專業(yè)參考書,還想請問在國內從事財務工作CPA是必需的嗎,CMA與CIA相比,區(qū)別在哪里,哪個更適用?謝謝!
-----------------------------------------------------------
傳授談不上,互相交流是可以的。
財務專業(yè)書,我是比較崇洋媚外的,最好是看國外的原版書。
如果你是初學者,那么建議看“初級財務會計”好像是考助理會計師用的,里面的東西還是比較實用的。我建議其他非財務專業(yè)的看看這本書還是不錯的。
任何證書,都不是必須的。但是,證書是一個敲門磚,所以同樣的履歷的時候,有證書肯定多點說服力的。但是,切忌為了考什么所謂的證書而專門辭職學習,這是我認為是有點本末倒置的。
CMA和CIA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管理會計領域,一個是內部控制領域,很難說孰優(yōu)孰劣!根據(jù)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來考慮為好。
最近看的《戰(zhàn)略預算-管理界的工業(yè)革命》一書,也是寫的不錯,可以值得看看
(六)看了LZ的文章,真是很慚愧。做財務也有十年了,從原來的銷售會計到現(xiàn)在的財務主管,但感覺進步不大?,F(xiàn)在在一家私人公司,就向樓上說過的,老板說怎么做就要盡量去怎么做,根本發(fā)揮不了財務在公司應有的作用,心里壓力也比較大,正在準備挑漕。會計師考試的實務已經過了,正準備另兩門的考試。LZ能給一些建議嗎?謝謝!
------------------------------------------------------------
我在原文中說過,財務工作就是一個缺乏成就感的工作。
如果你對現(xiàn)況不是很滿意,準備換工作,那么首先必須搞清楚自己有多少資本可以討價還價。跳槽的時候,中級職稱在外企來說認知度不是很高,肯定是CPA比較強一些。要對自己的生活,有個規(guī)劃,進行理性的分析:目前令我最不開心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多少是我本人的原因?多少是目前你的工作崗位的原因?多少是我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多少是無能為力的?多少是短期內可以實現(xiàn)的? 學會計xuekuaiji.com
我始終覺得,這個年代,誠然有諸多的不公平的地方,但是至少是可以通過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生活的年代!畢竟不需要用流血來換取什么,只要比別人多點汗水、少睡點懶覺、少一些應酬。。。。
(七)樓主真的寫得好棒,非常受用。我想樓主閣下也是見過世面的人,現(xiàn)在就請教一下,我名牌財經大學應屆畢業(yè),學的財務管理,本來想從事投資銀行方面的,無奈門檻太高,所以只能放棄
現(xiàn)在我也不清楚到底要怎么辦,到底去什么公司好?。???外企?國企?還是私人企業(yè)???
重金錢兼顧發(fā)展”這是我目前最迫切的需要,HSBC已經把我淘汰了,現(xiàn)在一家國有物流企業(yè)里面實習,P&G估計競爭也大,銀行呢?都投成都的,為難啊,給點建議吧
----------------------------------------------------------
我感覺是你有可能有一點心高氣傲的傾向(只是感覺...),不知道是不是?(而且我對投資銀行業(yè)不是特別了解)
首先,中國本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其次,國外的投資銀行業(yè)一般要求精英中的精英,他們一般樂意要名牌大學畢業(yè)之后海外留學歸來的,或者在國外的銀行中有過工作經驗的人。所以你放棄投資銀行業(yè),還是蠻理智的!我的一個朋友在招行總行工作過2年,之后再英國念了金融碩士,回國了已經1年了,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行。
你現(xiàn)在的狀況來看,我覺得還是盡可能地找個外企工作好一些吧,畢竟能夠學到好多東西。
你所謂的重金錢兼顧發(fā)展的路線,竊以為不是很好。剛畢業(yè)的學生,你捫心自問:為什么給你開高工資?給個理由先!我對應屆畢業(yè)生們常說:你們的心態(tài)如果是“頭三年我是拿著工資在學習”那么就
非常順利地進入狀態(tài)。你有本事了,那么金錢自然會向你招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