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已經逐步接軌,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開始查閱國際會計制度、規(guī)則和公約。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中,會計人員無法避開的重要財務信息就包括財務報表。作為專門用途英語(ESP —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種,英文財務報表的詞匯具有其自身的特點。由于財務報表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對其詞匯準確理解與翻譯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對外交流和經濟利益。文章首先分析英文財務報表的詞匯特點;然后探討其翻譯方法,旨在幫助企業(yè)會計人員更好地借鑒外國經驗,提高我國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一、英文財務報表的詞匯特點
財務報表是幾個報表的總稱,包括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現(xiàn)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 in Equity)等。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財務報表的英文詞匯具有以下特點:財經術語多、通用詞匯專業(yè)意義多、縮略詞多、后置過去分詞多。
(一)財經術語多
根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術語是“某門學科中的專門用語”。 財經術語又稱財經專門用語。在實際業(yè)務中,運用相應的財經術語,可以使財經語言簡潔明了,使用方便、信息量大。同時,由于財經術語詞義單一性的特點,不會引起歧義,因此得到全世界財會行業(yè)的普遍認同而廣泛使用。如“Value added”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value of output and the total cost of materials and services used in production.(“增值”是指總產出價值與生產所用材料和勞務總成本之差)。又如“Turnover”is the amount of sales of goods or services by a company. (“營業(yè)額”是指一個企業(yè)產品銷售或服務的總和)。
財經術語大多表現(xiàn)為對立性與關聯(lián)性的特點。對立性是指兩個相對應的術語互為工整的反義對立。如intangible assets/tangible assets(無形資產/有形資產),decrease in debtors/ decrease in creditors(應收賬款減少/應付賬款減少), profit before tax/ profit after tax(稅前利潤/稅后利潤)等。而術語的關聯(lián)性, 是指術語所表示的概念在邏輯上相互牽連。如long tern liability/current liability(長期負債/流動負債), interest paid/dividends paid/income tax paid(利息支出/股利支出/稅款支出), annual report/interim report(年度報告/中期報告),extraordinary income/ extraordinary charges/ extraordinary profit(非常收入/非常費用/非常利潤)等。
(二)通用詞匯專業(yè)意義多
財務報表中的很多通用詞匯,卻是專業(yè)意義。如“statement”,其普通意義是“說明”,如“Ar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下面的說明對不對?)”但在財務報表中,卻是“表”的意思,如“Cash Flow Statement(現(xiàn)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Value Added(年度增值表)”。又如“balance”, 其普通意義是“均衡”,如“Try to keep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relaxation.(盡量保持工作與休閑均衡。)”但在財務報表中,卻是“差額”的意思,如“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再如“l(fā)iability”, 其普通意義是“責任、義務”,如“The company cannot accept the liability for any damage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該公司對自然災害造成的任何損失概不承擔責任。) ”但在財務報表中,卻是“負債”的意思,如“Long Tern Liability(長期負債)”。
(三)縮略詞多
現(xiàn)代社會特別注重效率,而財務報表又是經濟活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其用詞特別注重效率性和經濟性,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大量使用縮略詞。縮略詞的特點是語言簡練, 使用方便, 信息量大。如IASA(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ACCA(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特許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AAA(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美國會計協(xié)會),BAA(British Accounting Association)(英國會計協(xié)會),A/C(Account Current)(往來賬戶)。
(四)后置過去分詞多
英文財務報表詞匯的最后一個特點是后置過去分詞多。財務報表實際上是一份法律文件,是企業(yè)給利益相關者如政府、股東、員工、供應商等披露的一份信息承諾。法律語言要求嚴謹,不能產生歧義。使用后置過去分詞就是指已經完成的事項。如“Corporation tax paid(已付公司稅)”,“dividends received(已收股利)”,“taxation deferred(遞延稅項)”,“interest received(利息收入)”。
二、財務報表英文詞匯的翻譯方法
翻譯的任務是語言轉換,即將“原語”(The source language)轉換為“譯語”(The target language),但在兩種語言轉換過程中,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翻譯標準。一般來說,文化翻譯要求“歸化異化翻譯標準”,文學翻譯要求“信、達、雅翻譯標準”,科技翻譯要求“功能對等翻譯標準”。
財務報表是公司的重要經濟資料,具有法律效力,其內容都是經過字斟句酌,其數字都是經過科學計算的。因此,從大類上分,財務報表屬于科技類文獻。對于科技類翻譯,準確是第一要素。按照“功能對等翻譯標準”,財務報表詞匯翻譯一要對原文“忠實”;二要對目的語達到“通順”。其翻譯方法主要有:直譯法和意譯法。
(一)直譯法
所謂直譯,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如“gross profit”可以直接翻譯成“毛利”, “distribution cost” 可以直接翻譯成“分銷成本”, “development expense”可以直接翻譯成“發(fā)展開支”。當然,在翻譯時要注意翻譯技巧。如,對縮略詞的翻譯首先應該根據報表的分類通過專業(yè)詞典了解其全稱;然后根據意思翻譯,切不可亂猜。譬如,D/A有兩個意思,一個是Deposit Account(存款賬戶),一個是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兌交單),如果不根據上下文而亂翻,就可能令人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