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甄別預警信號的審計思路
SAS No.99與ISA240都特別強調“職業(yè)懷疑精神”,本文甄別預警信號的審計思路正是這種職業(yè)懷疑精神的運用。具體審計思路如下:在審計過程保持職業(yè)懷疑的心態(tài),建立預警風險庫,監(jiān)控可能存在的舞弊風險隱患點。在簽約階段,將擬接受委托可能存在的風險點輸入風險庫;審計準備、實施階段,對外界和風險庫輸入的風險點結合其他審計程序予以甄別,未被證實或排除的風險點再返回風險庫。報告階段,根據風險庫中存在的風險隱患,結合對外界存在的風險因素的定性分析,恰當考慮發(fā)表審計意見的類型。每個階段的預警信號并非孤立的,他們之間通過預警風險庫相互聯系,能夠彼此映證或相互矛盾,如從行業(yè)風險的預警與管理層的壓力相連,從而有粉飾業(yè)績的可能,通過實施報表數據的審計分析,證實是否存在虛增盈利的可能。每個審計階段風險點輸入風險庫后,將風險點分類為:已排除的風險點(虛假的預警信號),已印證的風險點(確實存在,且已找出舞弊之所在),尚無法印證的風險點(需待進一步取證)。同時對尚未印證的風險點按風險的高低程度排列,以便更好地制定與實施“風險關注計劃”,在下階段有針對性、有重點地查找會計欺詐點。對風險庫中的風險點,要通過不斷地懷疑——證實——懷疑——證實的反復過濾,最終挖掘出舞弊,發(fā)表恰當的審計意見(如右上圖)。
二、預警信號甄別思路的具體運用
(一)簽約階段的信號甄別:從源頭上降低審計風險
承接新客戶猶如走進“地雷區(qū)”,簽約前應抱著“有瑕委托”的心理,與前任審計師溝通,同時做多方深入查詢(如新客戶的往來銀行、律師、競爭的同行等),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通過對專業(yè)勝任能力的考慮慎選客戶,避免承接不應接受的委托而掉入“審計陷阱”。在我國審計市場,隱含著風險性。審計師應洞悉聘約背后的真實動機何在?是首次接受審計還是變更事務所?是正常的變更抑或變更背后隱藏深層次不軌動機?初次申請股票上市公司的審計,粉飾業(yè)績可能性作為一個審計關注點。對新興企業(yè)應懷疑其存在過度投機和冒險行為。從源頭上降低審計風險能避免以后的被動,若擬接受客戶,應將存在的風險點輸入風險庫備案。